三点一线《火烧云》
杜花
《火烧云》一课写得生动活泼,刻画景物惟妙惟肖。读者能在纷至沓来、瞬间万变的形态中,获得深刻的印象,而不致于眼花缭乱,强化了火烧云的形象性和趣味性,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,给读者留下了似是而非,若有若无,虚实相间的感觉。
一、 有起点。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似曾相识,因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缺乏对火烧云的了解,缺少的只是细致的观察和描述,所以一这篇文章的教学绝不是“零起点”,还有什么必要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等课外资源呢?
二、 抓重点。“选什么点大有讲究。要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,至少也是在某一方面有价值的语料。从理想的状态上说,我们选的点最好是人文精神和语言因素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语言材料。”本文的重点显而易见是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变化。尤其是形态的变化。火烧云颜色绚丽多彩、千变万化,以四个“一会儿”构成的排比句式,把火烧云的色彩变化一一描绘出来,景色醉人,气势壮观。课文四——七自然段写火烧云的形状千姿百态、变幻莫测,也没有一个“变”字。文中用了三个借喻句,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,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了,火烧云的形状多姿和变化万端也就刻画得入神入骨。
三、 瞄准兴趣点。动物是人类的朋友,更是孩子们的最爱。课文描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,“一会儿……模糊了”、“忽然……不见了”、“接着……看不到了”这些词句显示了“马”、“狗”、“狮”来无影、去无踪,变幻莫测的特点, 看到这些动物学生兴趣盎然,此时可让学生用简笔画图解其如此种种形状,既虚无缥缈又真真切切,在边想象边朗读的基础上,一定会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,
四、 找一线。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和赞美贯穿全文。文章语言优美,景色迷人,对大自然的叹为观止跃然纸上。如果在读中体会品位这一点,将会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。
如此看来,只要老师把教材挖掘透了,方法得当了,多媒体及其他课外资源运用的必要就不大了。
(此文发表在2007年秋季全国小学语文课程简报第三期上)